少数 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下的 旅游工艺品创新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在贵州旅游产业日益繁荣的当下,旅游工艺品的创新和开发也愈加显得至关重要。丰富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本地旅游产业的特色和象征但贵州旅游工艺品的发展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旅游工艺品是今后提升贵州旅游工艺品价值的主要方向。关键词:贵州;旅游工艺品;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现代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F592.68.7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2-6959(2015)05-0165-04InnovationResearchofTouristCrartsundertheFusionofEthnicCulturalElementsandModernDesignIdeasLIJia-yiTheCollegeofFineArt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lyprosperousoftouristindustryinGuizhouProvinceit'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toinnovateanddeveloptouristcraftsThereareavarietyofethnicminorityartsandcultureinGuizhouwhichhasalwaysbeenthedistinctivesymboloflocaltouristindustry.Howeverthedevelopmentoftouristcraftsisstillintheearlystageofexploration.Themajordirectiontoimprovethevalueoftouristcraftsliesinthefusionofethniccultureelementsandmoderndesignideashencecreatetheproductswhichcanmeetthedemandsofmodernsociety.Keywords:GuizhouTouristCraftsEthnicCultureElementsModernDesignIdeas收稿日期:2015-03-13基金项目:2013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下的旅游工艺品创新研—以贵州为例”(项目编号:13ZC112)研究成果。
[作者]栗嘉忆贵州遵义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旅游工艺品的消费是旅游者购物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旅游工艺品是旅游活动的一种物质载体,直接或间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有效地将地方经济带动起来。地方特色是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基础,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是旅游工艺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物品被开发成具有本土文化烙印的旅游工艺品,精美的旅游工艺品不仅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传播当地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贵州为例,分析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第36卷总第171期)GuizhouEthnicStudiesVol.36.General.No.171)2015年第5期贵州民族研究No.52015165贵州旅游工艺品发展现状近年来贵州省旅游工艺品市场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但工艺品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品牌意识、销售模式等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大部分旅游工艺品设计还停留在零散陈旧或同质化严重的阶段,总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老面孔,既没有鲜明个性,也缺乏时代特色,模式僵化而缺乏创新。
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设计已成为制约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之一。缺乏设计理念,没有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旅游工艺品发展的基础,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是旅游工艺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贵州各地有很多景点的旅游工艺品在品种、造型、风格上都大同小异,式样陈旧、品种单调、更新换代慢、缺乏层次性,更谈不上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中国结、扎染、蜡染制成的小布包、剪纸等大量统一形式、统一规格、缺乏市场化的低端旅游产品充斥着旅游市场。在不同的地区买着一模一样的工艺品,这种类似全国统一批发的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缺少鲜明地方特色,对游客毫无吸引力,完全不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发展滞后,效益低下贵州的旅游工艺品市场发展较为迟缓,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规模化。例如贵州蜡染是贵州民族工艺的代表之一,贵州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有蜡染企业和作坊近百家,但大部分是小型作坊,缺乏龙头企业,很难产生富有创意的高附加值品牌化产品,民族文化的深层精髓也就难以真正体现。同时贵州的旅游工艺品制作者多为村寨匠人和当地农村妇女,一方面,由于生活环境比较闭塞,创作方法、模式和载体就十分陈旧,未能满足现代旅游者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工艺品是纯手工制作,因工艺繁琐,所以耗时费工,效益自然难以提高。
例如一套盛装银饰的制作需4个月才能完成,但需求者少,卖价和成本投入也不平衡;一个精致的黄平泥哨卖价为8元左右,工序却复杂费时,包括手工捏形、制作哨口、入窑烧制、彩绘,上漆等多个工序。投入大、收益小,从而导致贵州旅游工艺品制作人才大量流失。再加上旅游工艺品由于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容易遭到侵权,新的产品刚一推向市场就被抄袭、仿制,给开发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挫伤整个行业创新的积极性。贵州旅游工艺品的创新方向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瑰宝,如 苗族银饰刺绣及剪纸、布依族蜡染、彝族傩戏、大方 漆器、牙舟陶器等等,这些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物品被开发成具有本土文化烙印的旅游工艺品,尽管这些少数民族元素在现代审美意识中仍独具魅力,但作为旅游工艺品如果只是照搬这些元素,仅有着华丽的民族文化外衣而无提升内涵的创新符号,这样的工艺品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工艺品创新的源泉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全省总人口的37.9%。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孕育了苗、侗、水、彝、布依、仡佬、土家等17个分布较为集中的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丰富深邃的民族文化,因此贵州被称为一个民族民间文化集粹的特色省份。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贵州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状态,使得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还完整地保存了银饰、刺绣、蜡染、漆器等精美绝伦的多种原生态民间工艺传统形式。例如,苗族服饰以其精妙的工艺、绚丽的色彩、繁多的款式、丰富的题材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诗”,其技艺反映了苗族同胞在漫长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出的艺术成就,是本民族独有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主题的集中统一体现;流行 在侗族地区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 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已有两千五百年 的悠久历史;贵州三都的水书被誉为象形文字 “活化石”,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 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 学等各领域的文化信息,在2002年被纳入首批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上述这些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精粹是贵州省旅游形象的一张名片,使 贵州的旅游文化别具一格,是贵州加强旅游工艺 品创新思路的源泉和提高品牌战略优势的动力, 也正是因为贵州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与民族图案, 才使贵州旅游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情与本 土文化特色,成为创新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一大 2015年第5期 贵州民族研究[月刊] 2015年5月版 166 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 “现代”是相对“传统”而言的。
以现代创作 理念和审美视角设计旅游工艺品,不是对“传统” 旅游工艺品的摈弃和否定,而是以更符合现代社 会需求的方式,对“传统”旅游工艺品的继承与 发展,使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焕发新的生命,使 贵州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当下以创新的方式 进行保护与传承。那么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创作出既独具贵州特色 又符合时代文化特征,受消费者青睐的旅游工艺 第一,载体多样化。以苗族刺绣为例,服装不再是刺绣的唯一载体,相应地出现了绣片、包 饰、头饰、桌布、镜屏等。绣片表现形式多为 “蝴蝶妈妈”、“脊宇神鸟”、“姜央造人”、“神 童戏龙”等带有苗族图腾崇拜形象的传统图案, 这些图案生动地展现了刺绣的艺术价值和精湛工 艺,便于携带,可用来自己收藏或馈赠朋友,因 此受到很多省内外游客的喜爱和追捧。旅客对成 套的苗族盛装需求量少,越是小巧精致、绣法多 样、能体现苗族刺绣特点、便于携带的物品就越 受欢迎,例如配有刺绣点缀的挎包、钱包、衣物、 手机袋、镜子、饰品等等。此外,除了刺绣和布 材质的载体的结合外,还出现了刺绣与生活用品 的结合,例如把苗族刺绣的制作工艺借用到灯饰 设计之中的,在灯罩的局部嵌入刺绣图案,使灯 饰既具备了时代特征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 魅力;再如贵州黔艺宝公司设计制作的“博古工 艺小屏风”,是把体积相对庞大的屏风微缩为能放 在桌上、玩于掌上的精巧型工艺品,把贵州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刺绣图案和贵州大方漆器 工艺技术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方风韵别致的迷 你漆器小屏风,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既展示了 贵州苗族同胞传承千年刺绣技艺的特色,又巧妙 地与现代家居陈设、办公装饰相结合,为点缀环 境、美化居室增添了别样色彩。
第二,表现形式多元化。苗族传统图案的种 类繁复多变,这些都源自苗族同胞的图腾崇拜。 苗族图案惯以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为主题,极富 艺术个性与张力。比如苗族姑娘头上各式各样的 银角就源于古代苗族部落首领蚩尤头上的两只牛 角,这些风格迥异的图案深刻蕴藏着苗族先民朴 素至真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审美意识。这些极具象 征性和符号性的图案都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可以从刺绣、蜡染、银饰中提炼出来,加以突破 创新,融入当代文化,设计运用到U盘、钥匙扣, 手机外壳、杯子、抱枕等各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 关的物品上,集实用性与纪念性于一体,这样不 仅可以拓宽旅游工艺品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播渠道,并 最终为研究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和开发开启广阔无 垠的新思路。 第三,设计现代时尚化。贵州旅游工艺品常 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形象在旅游商品市场中展 示出专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在市场中, 我们经常看到苗银盛装在橱窗里待售,它以其多 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使许多游 客对它赞不绝口,但购买量却并不高,一方面是 体积过于庞大不易携带,而另一方面则是时尚观 感和设计美感落后,无法融进消费者的现代生活 中去。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这种需求矛盾 表现得更加突出,消费者希望购买到能搭配自身 的服饰、能融入自身生活的工艺品,美观时尚又 有民族特色成为新的设计准则,这就要求传统手 工艺人与当代设计师要通力合作,强化设计师在 设计中对民族民间元素的再设计,优势互补,在 思考手工艺产品与当下生活关系的同时也保留了 珍贵的传统工艺,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 对民族文化符号元素的高度提炼,将民间传统工 艺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 要求的旅游工艺品。例如贵州今彩民族文化研发 有限公司设计创作的“太阳鼓”石生花系列配饰, 石生花造型简约时尚,白色的银丝中镶嵌着一朵 彩色的刺绣小花,这是整个饰品的精华之笔,此 作品把享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与独创 的苗银乱丝工艺完美结合,用苗族刺绣艳丽直接 的色泽去点缀银饰自身的单纯静美,将两种传统 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独特而美观,让消费者 在苗族千年的工艺中去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结语 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的腾飞在极大程度上带 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促使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 文化渐渐掀开了神秘面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