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3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8-26 03:00:07 | 查看: 1139|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副别致的红木嵌银筷,一个大方的红木嵌银马扎,一件精致的红木嵌银看盘,很可能是大多数人对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最初印象”。

难道这项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潍坊特有手工技艺,真的就只有这么“简单”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带着这个疑问,小编走进了位于潍坊市坊子区北海路东侧的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发现这个外表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博物馆里竟然“别有洞天”——5200多件红木嵌银漆器藏品,让人目不暇接,从印章盒、笔筒、镇尺、砚台盒等文具,到各种看盘、花瓶、方鼎、宫扇等工艺品,再到博古架、雕龙写字台、雕龙座椅、雕龙床、大座屏等大型家具,让小编大开眼界。

“非遗”是如何炼成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一个橱窗里,一个用核桃楸、纯银丝、紫铜和天然漆制作的嵌银印章盒非常显眼。“这个印章盒是清朝末年的作品,距今有11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馆的镇馆之宝。”说起与这些藏品的结缘,博物馆馆长孙凯侃侃而谈,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潍坊旧称潍县,自明代中叶起就以手工业发达而闻名,有‘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之说。”孙凯一边带我们参观博物馆,一边介绍说。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潍县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了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才发展成了红木嵌银,工艺也愈加精湛,作品也愈加精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凯告诉小编,经过200多年的沉浮发展,目前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绘图、木工配料、雕刻嵌银、组装、大漆、拔丝等6道工序,每道工序全部由手艺人手工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起制作工艺,孙凯更是滔滔不绝,这项技艺又叫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整个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劳动强度高,涉及木工、金工、漆工三个工种。首先要选择贵重的红木,经过锯、刨、开榫、下卯、雕刻等木工工艺,制成各种器具;然后贴上设计好的图案,用刀或铲雕刻刻出各类造型;再用小刀按纹样刻出细槽,将金丝或银丝镶嵌在细槽里,用小锤砸紧砸实;然后对已雕刻和嵌丝的制品进行反复打磨,之后对器具上色,涂七遍大漆;最后是拔丝,把金银丝上的漆色除去,使镶嵌到木器里的金银图饰显出固有的本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全面掌握此项技艺的人已寥寥无几,亟待保护和传承,孙凯介绍说,“正因为如此,这项复杂的技艺才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出身高贵,奉为国礼

潍坊红木嵌银漆器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五代手工艺人的传承。红木和白银,一个是木材,一个是金属,红木天生高贵,是制作木器的上乘材料,白银作为饰品和货币,其价值更不必多说。老潍县的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为红木和白银安排了一场“华丽的相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木嵌银漆器将传统的雕刻、嵌银、木工技艺有机地融为一体,产品造型古朴典雅,其中的嵌银艺术采用中国画的白描形式,所勾勒出的山水、鸟兽、花卉、人物洒脱简练,明快飘逸,在栗红、深褐的底色和光亮如镜的大漆的衬托下,金丝银丝那种流光溢彩的装饰效果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使整个器具更加典雅古朴,更加珍重高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优质高端的选材和复杂苛刻的工艺,决定了红木嵌银漆器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堪称传统工艺一绝。”孙凯介绍说,早在1915年,潍坊嵌银漆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被授予“最优奖”。新中国成立以后,潍坊嵌银艺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这一被誉为中华瑰宝的文化遗产得以发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凯介绍,嵌银漆器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艺品,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承担过为人民大会堂、国家领导人办公室、天安门城楼等制作器物的重要任务。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陈增先生,生前曾任潍坊鸢都嵌银厂生产总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多次为北京中南海涵元殿、玉泉山、天安门城楼接待室、国家领导人办公室等设计制作产品,他设计制作的紫檀木嵌银丝宫扇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花梨木嵌银丝樽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仅如此,红木嵌银漆器还经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比如:1961年,承外交部之托,制国用文具一套,作为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家与世界各国签字用;1978年,邓小平总理访问日本时将嵌银套八文具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

建起民办博物馆,传承国家非遗技艺

通过交谈,小编了解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孙凯就与红木嵌银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对红木嵌银漆器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从此便走上了一条收藏之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了收藏这些‘宝贝’,我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孙凯告诉小编,“许多人并不理解我,他们劝我炒房,那样来钱快,可我就是喜欢这些玩意,我想让这一门古老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喜欢,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谈到自己出资建立博物馆的初衷,孙凯直言,红木嵌银漆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独有的特种工艺品。近20年来,他收藏了不少珍品,认为有必要建一个红木嵌银的专门展馆,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项传统文化,让潍坊嵌银髹漆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

从2012年萌生建立博物馆的想法,到2014年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正式获批成立,孙凯用了两年的时间,建成了潍坊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填补了潍坊地域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的空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4年8月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综合传习中心在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使该馆成为藏品展示、技艺传承的主打阵地。2016年5月,博物馆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7年10月,该馆成功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凯“一意孤行”地坚持着自己的收藏梦想,如今他不仅建立起了博物馆,还与高校联合建立了工艺大师工作室,走进大学校园展示传授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提及未来,孙凯坦言,现在博物馆面积900多平方米,而按照目前馆藏数量,至少需要60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目前,他正在扩建自己的博物馆,建成后展厅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潍坊红木嵌银漆器,让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一直是孙凯的一个心愿,他也一直走在这条道路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8:20 , Processed in 0.0606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