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25 01:01:53 | 查看: 243| 回复: 0
2019年2月28日,上饶市公布命名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婺源朱子家训、婺源菠萝漆器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入选,目前婺源市级非遗项目总量达25项。

婺源浙源查氏酿酒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浙源查氏酿酒技艺由浙源凤山查氏西门查震高之嗣孙查邦秈创于雍正年间,传承至今已有十一代,是现今婺源乃至整个徽州区域唯一一家保留完整传承体系的传统酿坊。查记酿酒的工艺流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独特方法以及器具和原料。代表性作品有血糯米酒、桃花雪酒、各类果酒等多个品种,具有酒色清亮,酒香清醇,入口绵柔,不燥口,不宿酲等特色。

婺源坑头老水酒酿造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婺源坑头水酒产于中云镇龙山坑头村,被称之为“一绝”,村中传说酿酒所用是吕洞宾所掘泉水酿制的老水酒,宗谱记载明代宰相严嵩最爱喝坑头水酒。有“坑头水酒桃溪鱼,官宦餐席不能离”之说。坑头酒以糯米蒸熟作为主要原料,加酒母糖化发酵的一种发酵酒,含酒精量多在10%-20%之间,属一种低度酒。它香味浓郁、酒味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糊精、甘油、醋酸、矿物质及少量醛、脂。其营养物质多以低分子糖类和肽、氨基酸的浸出物状态存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婺源晒秋习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篁岭建村有500余年历史。祖祖辈辈,篁岭村民们都有用竹匾晾晒农作物的习俗,俗称晒秋,“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篁岭层层叠叠的晒台和晒匾,金黄的稻谷、红艳艳的辣椒等各种农产品,在古老的村庄间层层叠叠的在阳光下铺展开来,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风情画卷。篁岭晒秋时间上并不局限于秋季,所晾晒的物品也种类繁多。山民们春晒笋干,夏晒山蕨,秋冬晒谷物果蔬,一年四季延绵有序。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梅雨季节后的“六月六晒龙袍”、晒经书、晒宗谱,以及秋冬季节围绕晒秋文化开展的各类庆祝丰收的民俗活动。

婺源朱子家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熹(1130-1200),婺源松岩里人,南宋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世称文公。著作被列为理学。南宋咸淳五年(1269),宋度宗赐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朱子家训》原载《紫阳朱氏宗谱》。据考,《朱子家训》为当年朱子在武夷精舍办学期间所著。朱子所著家训,内容囊括理学体系,诚然是为社会全员而作,并非专对朱氏家人,这也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朱子家训》的社会教化属性,是时至今日仍能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缘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离不开对朱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婺源菠萝漆器制作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菠萝漆,或称犀皮漆,是以传统技艺手工生产,以木质器具和手工生漆等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特种器皿。婺源古属徽州,婺源菠萝漆器是徽州漆器的一大派别,早在唐代就以菠萝漆器著名,明代技艺更为精巧。菠萝漆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的颜色的漆层构成,乍看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其制作工艺有镶嵌、刻漆、描金、彩描、磨漆、堆漆六大类,其中镶嵌以螺甸漆器著名,磨漆以菠萝漆和漆砂砚著名。彩绘以脱胎彩绘漆器著名。婺源菠萝漆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工艺产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婺源山茶油压榨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油茶在婺源县全域广泛分布,种植、提炼、食用历史悠久,是我县农村的一项重要产业。以婺源油茶主产地江湾镇大潋村为例,大潋建村于南宋初,山茶油栽培与加工提炼已逾800年,目前还在经营的大潋老油坊,已经历经五代百余年的传承。在提炼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技艺在现代工业生产上仍然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

婺源徽味辣酱制作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祖籍婺源梅林拥溪的程氏家族传人程明传承家族秘方,以婺源当地产的六月黄豆和干辣椒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兼具开味调料和小菜功能的传统食品。早在宋代,徽商就开始足行天下,由于对家乡口味的执着,每逢出远门都要带上几筒家乡自制的酱,在异地他乡来调口味,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在古徽州,几乎每户都会制酱,并发展成为地方的一种特色美味。成品色泽亮丽诱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清香四溢,属居家饮食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婺源木瓢制作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做木瓢,曾经是婺源许多村庄的传统产业。清末民初,紫阳镇双滩村就是婺源木瓢传统生产地之一。双滩村木瓢可追溯的历史,是上溯4代入赘汪氏的程文昂子侄程细德,以及其后裔汪灶林、汪雨生,直至当代汪华水。婺源木瓢是传统生活实用工具,开料、斧劈、凿形与锉磨技艺,是了解古代手工的窗口。

婺源烙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烙画源于西汉,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种珍贵而独特的画种。烙画用特制的铁笔在木、竹等材料上烙绘作画,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设计、构图、选料、拓稿、熨烙、修整、平磨、抛光、设色、装裱等步骤。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浑然天成、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0:21 , Processed in 0.0479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