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25 10:02:21 | 查看: 457| 回复: 0
2016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评作品

海上丝路潮筝声

【呼号】:悠悠潮乐韵,曲曲总关情

潮州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FM103.1兆赫

【节目刊头】:岭海名邦有妙韵,煮茶听乐品幽香——《潮乐飘香》

【引入】:潮州地处滨海,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航海的记载,到了宋代之后,海上丝绸之路的政策,给潮州地区带来了许多机遇,促使了这一地区的海运贸易应运而生。除了物资的交流,海运贸易的发展始终与文化交流是息息相通的,比如潮州筝就是从这条蔚蓝色的丝绸商路上,漂洋过海传播到海外各国的,它是中国近代古筝海外传播的先导,辐射范围包括日本的琉球群岛、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潮州筝以其风格鲜明、清秀优雅、音色柔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深受大家的喜爱,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潮乐飘香》节目,我是紫琳,近日,潮州筝学会在我市隆重成立,引起了全国音乐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全国古筝五大流派之一,潮州筝因其曲调清丽淡雅、演奏风格典雅细腻而享誉天下,潮州筝曲也成为高等音乐学院必修课程,说起来也许您会觉得奇怪,潮州筝这种本土音乐与海外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的节目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海上丝路的潮州筝乐。

【音效】

在一百多年前清朝末期的潮州古城,太平路石牌巷古民居中,有三个乐师正在演奏切磋潮州音乐,他们被称为三友,而手中的乐器也因他们的因缘也被称为三友,这就是潮州人家喻户晓的“三弦琵琶筝,锄头畚箕筐”。三友分别是潮州洪日盛古董店东家洪沛臣先生,潮州筝一代宗师,其余两位是他的学生,一是风尘仆仆的潮安彩塘陈子栗先生,新加坡余娱儒乐社创始人,另一位是澄海,常年在新、马、泰等地从商、参加过孙中山先生同盟会的郑祝三先生。潮州筝在海上丝路传播的故事,就要从他们三人身上说起了。

【旁白】:潮州筝派一代宗师洪沛臣先生,是清朝末期潮汕地区潮州音乐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对潮汕本土及海外南洋各国的潮州音乐艺术影响极其深远,是潮州筝派可考的第一代人物。

【主持人】:洪沛臣先生,清朝同治五年(1866),潮州府普宁县人,自幼酷爱音乐,年轻时,三弦、琵琶、古筝的演奏具较高的水平,在潮乐界中很有名气。

洪沛臣先生在总结前人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亲自编纂了一套潮州细乐指法练习曲,也就是《潮州三弦、琵琶、古筝硬套合奏谱》,时称《古调劲套》。后来潮州音乐界将之称为“胡笳十八拍”。这套曲谱是潮州音乐首本传谱,极其珍贵。套曲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指法技巧详尽,所以成为初学者的入门规范,为后世潮州细乐演奏所师承。除此之外洪沛臣还创作了不少潮乐谱,其所创乐谱,都是潮州音乐中的精品。

细乐是潮州音乐的一种演奏形式,以三弦、琵琶、筝为组合,在潮州音乐中独具一格,自成一体。传统细乐分软套和硬套,硬套以《胡笳十八拍》最有名,接下来就来听早期录音《胡笳十八拍》。

【主持人】:郑祝三出身于澄海,成年以后长期居住在潮州城猷巷。原名声华,字映梅,学筝于沈步月,后师从洪沛臣。他经商往来于潮州、澄海、新加坡及南洋各地,化名“祝三”参加孙中山先生革命同盟会。

陈子栗先生,潮安彩塘金砂乡人,少时好音乐,在乡置斋名“笔花居”,作为聚友会乐之所,曾师从洪沛臣学筝。弱冠之年移居新加坡,组织新加坡余娱儒乐社。辛酉年潮汕“八二”风灾,陈先生携众乐友在新加坡义演筹款为家乡赈灾。

洪沛臣先生因经营古董生意,常年往来于新、马、泰等地,三友的结识就是从新加坡开始的,据郑祝三先生《郑映梅乐谱原序》记载:“余18岁南渡星州,认识潮城洪沛臣先生,潮属名乐师,精三弦、琵琶及各种音乐,皆可师法,又能鼓瑟古琴,名著中外”。“同时又识海邑砂陇乡陈子栗君,乐精三弦。余自此得与洪、陈二君会乐。”后三十一岁时,三人分开各居一地,待到四十一岁,在泰国往新加坡途中,三人再次相逢,演奏古调,观众无不鼓掌称美,遂被称为三友。

【主持人】潮州细乐三弦琵琶筝这个音乐组合就是三友从东南亚带回潮汕本土并在本土落地生根,潮州筝协会副会长吴兆明先生是这样说的:

【采访录音】三个人他们既是乐师又是师徒,通过长时间的音乐合奏发现这三种乐器的音乐旋律能够起到和弦的作用,潮州细乐在东南亚形成之后,他们三人就经常从东南亚返回潮州,在这个返回途中也是将这个音乐带到了我们家乡潮州,这个潮州细乐的传承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

【旁白】:三友的故事,在潮、新、马、泰这条海上丝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中传为美谈,也为潮州筝在海上丝路撒下了种子。后来享誉世界的潮州筝大师——陈蕾士先生,由于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三友”的潮州筝艺,使其成为潮州筝在海上丝路的又一座丰碑。

【主持人】:陈蕾士原籍潮州庵埠,后在马来西亚定居,青年时期,他常在广播电台演讲及演奏古筝,1948年首次由香港“中胜音乐”录制唱片,近年录音出版的音乐激光唱片有《柳青娘·陈蕾士古筝专辑(一)》、《浪淘沙·陈蕾士古筝专辑(二)》及压卷之作《陈蕾士古筝演奏》等。

陈蕾士先生曾在钟灵中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台湾文化大学任教,主讲中国音乐史及中国音乐专论,并兼任中文大学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

陈蕾士先生曾应邀到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举行古筝演奏及演讲会,驰誉国际。他也曾在欧洲、美洲各国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历任多处国乐团顾问,亚洲音乐艺术协会理事。

此外,他曾出版《潮乐绝谱二四谱源流考》,文章有《筝的起源及演变》、《古筝的流派》、《潮州音乐的种类及其历史性》、《潮州音乐的继往与开来》等,是华乐界的殿堂级人物。

【旁白】:浪淘沙是宋代的曲牌名,也是潮州筝曲的优秀作品,属轻六调五十八板;乐曲借苏轼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赞美壮丽的河山,缅怀古代英雄人物,曲调优美,明朗高雅。下面这首就是陈蕾士先生演奏潮州筝曲录音《浪淘沙》

【旁白】:潮州筝是中国传统古筝五大流派之一,以柔美、细腻、典雅著称,向来为古筝界同仁所喜爱,流传甚广,是潮州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潮州筝兼容并蓄着外来的优秀文化,明朝隆庆年间开关,波斯乐器由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广东福建等地,例如唢呐、扬琴等,潮州筝为左侧弦轸调弦,正是受扬琴启发的结果。

【主持人】:潮州筝与明代海上丝路的文化交流息息相关,又与越南筝、福建闽筝、南海盲公筝密不可分,唐宋时筝原为丝线,随着扬琴由海上丝路传入福建,明代福建闽筝首先使用铜丝弦。由于铜丝筝在中国东南亚的流传,潮州筝的弦也改用铜丝,潮州筝面板、底板为福建产梧桐木,外壳构件皆为东南亚产酸枝、花梨、乌木等木材,其通身镶嵌精美螺钿贝雕,这一装饰风格既是盛唐遗风,也是如今广东珠三角、福建及东南亚流行的工艺品(含越南筝、闽筝、南海盲公筝)的重要装饰手法。这些都可让人感受到潮州府与福建广东珠三角及东南亚等海上丝路地区的文化交融。到现在,潮州筝乐在东南亚一带还一直很受欢迎,也频繁的应邀举办潮州筝音乐会,其中主要以林毛根老先生的演奏为主,90年代他还应香港市政局的邀请,参加了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的“南北四大派古筝汇演”。另外闻名海外的潮筝演奏家苏巧筝上个世纪90年代多次在香港举办潮筝演奏会,精彩的演奏轰动了香港地区,在当地刮起学潮筝的热潮,后来她定居香港,并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学院、香港演艺学院教授潮筝,早已年过花甲的她还一直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对于潮州筝在海外的传承潮州筝协会副会长吴兆明先生是这样说的:

【采访录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一带传播潮州筝的潮筝名家,他们在那里传播潮州古筝,收徒受艺之后,回到家乡,又从那里带来了那里的音乐,作为音乐的双向交流,他们促进潮筝在东南亚一带流传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

身雅型巧的潮州筝不但适合书斋悬挂,案头娱乐怡情;又便于携带仿友,登山游湖,于碧涧流泉间飨与知音二三曲;更是漂泊游子红头船上的陪伴,聊以潮筝三二音疗慰思乡之苦。潮州筝既是中华民族礼乐传统的继承,也是海上丝路各国文明交融的体现。传统潮州筝的形制体现了哲学性与实用性,既强调规矩方圆以行法度,又讲究开放性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外来优秀文化。相信潮州筝学会成立之后,在推动潮州筝乐的传承、交流与发展,提升潮州作为“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知名度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好的,听众朋友,感谢您收听本期的《潮乐飘香》节目,我是紫琳,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画《泛筝江海》辜玉斌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8:16 , Processed in 0.0544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