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非遗珍宝馆的数字藏品《群仙贺寿图》
“链子活”是扬州玉雕的特色之一
精品玉雕
雕版印刷《全唐诗》
大型情景剧《大运扬州——琴鹤同鸣》
□ 本报记者 汪 滢
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孕育出
扬州城市的繁荣兴盛,也积淀了以非遗为代表的深厚
文化底蕴。
以器载道,扬州“百工”文化的细致描摹
扬州素有“百工之城”的美誉。今年1月,由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投资建设的非遗珍宝馆正式开馆。作为扬州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力作,扬州非遗珍宝馆以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为依托,汇聚了扬州工艺美术馆、中国玉器博物馆、扬州文物商店精品馆和中国剪纸博物馆的精品馆藏,一馆尽览“连城之珍”。
大河万古奔流,文脉生生不息。扬州非遗珍宝馆形似一艘宝船。这艘巨型“宝船”共有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展示了扬州雕版印刷、扬州
漆器、扬州玉雕、扬州剪纸以及通草花、金银器等1595件工艺精品,地下一层则是雕版创作空间、大师工作室、非遗活态展演区及文创产品展销区。
走进非遗珍宝馆,位于大厅中央的是智能景观装置“文明之镜”。地面圆水池涌出的水纹字样,就是雕版印字的造型,水池上方的圆形屏上,则是镜像的反字,模拟了现实雕版的反刻正印。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是一项群体技艺,有一整套精细的工艺流程。细分为备料、雕板、刷印、装帧等,整个工艺流程有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至今都有传人。扬州是我国保存雕版印刷技艺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
1958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后,恢复了完整的古籍雕版印刷生产线,成为全国技艺保存最完整的线装书加工基地之一。《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影印线装书,是广陵古籍刻印社承接的一项重大国家出版工程。这套书共850册,分80函,大16开线装装帧,正文采用手工玉版宣纸精致印刷,封底、封面选用真丝绢制作。广陵古籍刻印社的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成立以来,先后培养出雕版印刷技艺学徒30多名,目前都已成长为业务骨干。他们在传承人带领下,创作出了一大批非遗雕版精品和文创衍生品。
扬州漆器和玉器的大件精品也是扬州非遗珍宝馆的一大特色。馆内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领衔设计制作的《黄山》以黄玉为原料,随形而雕,精致雕琢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作品高1.72米,重3吨多,用巧夺天工的技艺表现了黄山的雄奇灵秀。扬州漆器红雕漆《岱宗览胜》地屏,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宇设计,扬州漆器厂老中青三代都参与了设计制作。地屏画面分五片,内堂长3米、高2米,如此规格的红雕漆工艺,堪称巨作。制作这件作品,前后花了5年时间,仅漆坯
髹漆就达500余层,是扬州漆器大件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剪纸
艺术中的观止之作”,扬州剪纸一代宗师张永寿先生的《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被人们称为大师剪纸艺术的三个里程碑。张永寿一生创作了数千件作品。其中《百花齐放》尤为百姓熟知。1959年,郭沫若创作出版101首诗集《百花齐放》,张永寿随之剪了101幅百花图,为郭沫若的诗配图。剪纸作品一经刊出,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
大运河孕育了扬州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扬州非遗文化和生生不息的大运河一样,“至今千里赖通波”。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成立以来,不仅抢救性保护了一批非遗技艺,更推动非遗技艺创新转型,让古老的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现代文化相融相通。
在非遗珍宝馆负一层,设有非遗大师工作室以及活态展示雕版印刷装帧技艺的工艺车间。非遗珍宝馆目前设立了12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对应楼上的精彩展陈,楼下就是活态传承。这里既是大师们进行创作的空间,也是他们带徒、教传技艺的场所。广陵古籍刻印社将装帧车间整体迁移到非遗珍宝馆,向游客实时实景、原汁原味展现传统线装书的手工装帧全过程。
“2019年,中国剪纸博物馆落户扬州。如今,作为国字号展馆正式迁入扬州非遗珍宝馆。都知道‘扬州多国礼’,这些不光只是传统的荣光,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活着的技艺,是正走在产业发展道路上的扬州‘宝贝’。”扬州运河文投集团董事长李继业自豪地说。
如琢如磨,扬州非遗文化的复兴之路
《诗经》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扬州非遗文化产业也正走在复兴、创新的路上。“扬州非遗文化千年弦歌不辍,依靠的就是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不断有后浪接替前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玉雕传承人高毅进说,“我们要传好艺、带好徒,让扬州非遗在新时代展现更璀璨的光华。”
作为扬州漆器不断创新的代表作,非遗珍宝馆内一张漆艺卷轴画《春江瀛洲图》让游客流连忘返。作者谢世强将点螺工艺用在宣纸上,让它能像普通书画一样舒卷自如。螺片比较脆,想磨成仅三四丝厚度的螺片软化折叠,难度非常大,谢世强花了整整5年时间,反复试验数百次终于成功。张宇和张太珍创作的《维扬胜景图》,以点螺工艺制作,采用书帧式,可开可合,这也是扬州漆艺人的首创。全骨镶嵌是扬州漆器工艺宝螺镶嵌工艺的一个分支。这门工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停产了近30年。2011年,张宇和夫人陈美华发起成立攻关小组,终于复兴了这门工艺。正是凭着一腔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60多年以来,扬州漆器厂走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作家梅静对扬州传统工艺了解颇深,在她眼里,扬州“百工”如今既有庙堂轩宇之作,也有精致生活之品。“高毅进设计制作的碧玉《觚》仿商代青铜器造型,上部为一对长鼻象首活环耳,中部雕回龙纹,底部饰夔龙纹。蕴含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精神。青年设计师韩丽娟的彩绘百宝镶嵌综合工艺地屏《渐境》以白、黄、褐为基调的色漆逐层渲染递进,并嵌以一只亭亭而立的天青色玉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堪称家居装饰的市场‘新宠’。扬州传统手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新理念、新技术,古典之花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青春风韵。”
为进一步挖掘运河文化、弘扬运河精神,扬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扬州工艺美术集团基础上,将谢馥春、歌舞剧院、广陵古籍刻印社、文物商店等一批传统文化企业和扬州运河大剧院资源整合,组建扬州运河文投集团,同时将扬州城控集团所属486非遗集聚区、文化艺术中心、双博馆、体育休闲公园等资产注入扬州运河文投集团。2020年12月21日,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揭牌成立。
“非遗保护的整体指导思想是保护、传承和利用,雕版印刷技艺流程与隋朝工艺基本一样。玉器山子雕则是清朝工艺,谢馥春是中国最早的化妆品企业,技艺采用的是宋朝工艺。我们做非遗产业,既要保护和传承好,也要在利用和发展上紧跟时代。去年我们的漆器作品刻漆真金《汉柏颂千秋》地屏亮相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隔12年再次成为国礼。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还需有市场和利益支撑,这是文化企业发展的使命。”李继业表示。
动静结合,扬州“非遗+”产业稳步向未来
为唤起年轻一代对运河非遗文化的关注,扬州非遗珍宝馆围绕“非遗表演、非遗展示、非遗传授”,让非遗“能听、能看、能动、能感”,实现活态化、旅游化和数字化展示。由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推出的非遗数字藏品《群仙贺寿图》,通过原版真迹扫描,辅以动态GIF展现形式步步生“花”,让传世经典作品“活”起来、“火”起来。
今年春节假期,非遗珍宝馆还开展了“寻龙记”活动,游客在可观可玩的体验中感受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非遗保护不能只满足‘岁月静好’,还需要有动静、有动作、有动能。”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总经理朱宏兵表示,“受众喜欢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呈现什么形式。”
演艺新业态是文化产业的新方向。扬州运河文投集团与靳苗苗合作的城市文旅形象剧《大运扬州——琴鹤同鸣》一亮相就成为扬州演艺市场网红产品。以踢踏舞节奏展示的扬州洗浴文化每每出场都赢得满堂喝彩。“我们在这出戏中还加上了很多田间地头的非遗项目,比如花乡鼓舞和板凳舞,扬州包子和香粉盒子。通过剧院推广、舞台呈现的方式促进本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扬州运河文投集团近几年深挖扬州文化底蕴,探摸市场热点,先后与冯双白合作舞剧《朱自清》,与郎昆合作舞剧《金陵十三钗》,舞剧《朱自清》一举荣获全国舞剧最高奖——荷花奖。2月26日,扬州运河文投集团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意在聚合全国资源,推动扬州小剧场新空间业态发展,打造更多演艺新业态新产品,促进扬州文旅名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我们与其等年轻人看到非遗,不如带着非遗新品主动融入年轻人的世界。”朱宏兵介绍,去年,谢馥春凭借一系列国潮新品频频冲上热搜,“一款不需要卸妆的粉饼”成为谢馥春的新卖点,春节假期在扬泰机场新设立的谢馥春柜台每天销售超万元。集团开发的“如漆而至”奶茶、群仙贺寿图、天宁雪糕等上百种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哪种平台能聚流量形成规模销售,我们就扶持打造哪种平台。”近两年,扬州运河文投集团相继打造了运河文化非遗大师精品展、全国文物商店文物艺术品交流会、“运河集粹”精品展。如今谢馥春、扬州玉器厂的国家级非遗产品,通过线上销售、直播销售占比已超半壁江山。扬州漆器与其他行业合作生产高端家电面板,雕版印刷与电竞国风游戏牵手,扬州非遗跨界走出了越来越坚定的步伐。正在建设中的扬州天宁寺数字非遗空间,不仅紧抓文旅发展热潮,还将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场景化展销空间,将成为一个值得期待的扬州非遗文化“一站式”展示、体验和消费新窗口。
(扬州运河文投集团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