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524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5-1 17:01:23 | 查看: 319|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冷文浩 摄

近日,“四川非遗”抖音账号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截至7月25日,播放量接近1400万,点赞63.5万,留言4.7万条。随后,该视频被新华网、新华社快看、Vista看天下、乡见中国、大象新闻、天目新闻、重庆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账号转载,视频热度持续不断升温。

视频聚焦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以“丝滑的不是音乐,是千锤百炼的技艺”为文案,展现了彝族漆器画师丝滑流畅的绘制技艺。只见视频中,彝族漆器画师手拿蘸取了红色或黄色油漆的毛笔,在黑色底漆的彝族餐桌和其它器具上描绘各类图案,或波浪、或圆圈、或弧线等。没有底稿,没有辅助工具,画师笔下绘制的图案如信手拈来,绘制手法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整个绘制过程一气呵成,配合律动的音乐,尽显控笔的丝滑感。

“老天爷,真的是手绘”“这是得画过了多少幅画,才能如此信手拈来,手稳如斯”“人才呀,手抖一下全盘皆输”“国粹”……看罢视频,网友纷纷留言,从视频中看到了中国手艺人的精湛技艺,深刻感受到了匠人匠心。

随着视频的走红,也让不少网友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以及彝族漆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是凉山彝族先民的智慧结晶,喜德县依洛乡依洛村是远近闻名的彝族漆器发源、传承之地。在这里,漆器制作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彝族漆器选用优质杜鹃木、酸枝木、樟木等为原料,有选伐原木、干燥、打坯、打磨、补灰、水磨、打底、髹饰、清洗、阴干等四十多道工序。其中,髹饰一般以黑漆为底色,在上面加绘黄色和红色的花纹组成各式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显示出独特的民族风格。而采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制作出的漆器产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做工精致、造型多样、美观大方,无毒、无异味、耐酸碱、耐高温、不变形。然而,伴随时代的发展,这一珍贵的少数民族民间手工技艺逐渐衰亡,濒临灭绝。近年来,凉山各级部门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抢救性的保护,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6月,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短视频的走红,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走入大众视野,凉山彝族漆器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和喜爱,对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更具特别意义。(记者 王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8:25 , Processed in 0.0559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