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传承至今,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
(战国—彩绘漆透雕座屏)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因为色彩的不同,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 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清—剔红茶花圆盘)
雕漆始于唐代,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据《髹饰录》记载:我国唐代已有"剔红"的制作,刀法快利,古朴可赏。当时"剔红"是主要的品种。此外,还有剔黑、剔黄、剔绿等,均属于雕漆范畴,只是所涂颜色和表现方法有所不同。
(清乾隆—剔彩山水 人物琮式盒)
(清乾隆—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宋、元的雕漆工艺,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逐渐形成刀法藏锋不露、磨工圆滑的风格。宋代雕漆实物留世极少,不易见到
(宋—三彩剔划花兔纹枕)
宋、元的雕漆一般为锡胎和金银胎,品种以盒为主。刀法灵巧,刀口圆滑, 花卉图案多为"死地花"(即不雕刻锦纹图案的花卉),富有浓厚的 装饰趣味,给人以浑厚古朴的印象。
(元—“张造成”剔犀云纹盘)
元代
元代雕漆的装饰 题材承袭宋代 漆器的风格,花卉鸟禽、山水人物仍是漆器的主要装饰纹样。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其构图或以一大朵花卉作为主题,旁衬数枚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数朵大花满铺全器,枝叶肥厚,舒卷自如。
(元—“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
明代
明代时的雕漆作品则多以花鸟、龙凤、山水人物等内容作为装饰题材。
花卉图案
花卉题材的作品,早期为大朵花满铺的装饰风格,后变为缠枝、折枝花卉和小朵花头,图案布局变得疏朗清新。
(明——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
山水人物图案
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图案取材于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文人墨客悠闲清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明—剔红山水人物葵花式盘)
清代
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时期,雕漆的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多彩。
一是仿明代以文字和吉祥纹样组合成的装饰图案,大体字成为主要纹样。
(清——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
二是以海水波涛中的鱼龙海兽等为题材,多为三、九奇数的鱼龙海兽在波涛中嬉戏,令人耳目一新,这种题材的雕漆作品波纹如丝,锋芒毕露。
三是仿古装饰纹样亦别出心裁,如仿古青铜器的器型和青铜器上的虬螭纹、夔龙纹、凤纹、谷纹等。
(清——剔红飞龙宴盒)
四是在满刻锦纹的漆地上加刻诗文词句,或以诗写景,或以景配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此外,以神话故事和具有宗教意味的题材为装饰的雕漆作品也较常见,如八仙人物等。
(清——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
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然而很多传统手艺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被遗忘,当然也有很多小伙伴在不断地传扬传统文化,就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