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春节回到既是娘家又是婆家的 鄱阳县。鄱阳县地处国家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是重要生态功能区(鄱阳湖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分蓄洪生态功能区和信江饶河下游滨湖平原农业 环境保护与防洪分蓄洪生态功能区)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鄱阳湖区)的核心县之一,作为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的核心成员,在主导鄱阳湖主湖区保护、维护“一湖清水”和生态开发上一直默默奉献着,同时作为我国罕见的“千湖之县”,在彰显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上独居特色和区域优势。
作为我省直管试点县、人口第一大县和水产第一大县、“国家粮仓”、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全球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得主所在县,鄱阳县秉持“保护鄱阳湖”的历史责任,坚守“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的承诺和“融入大南昌,建设新鄱阳”的发展主线,以鄱阳湖腹地257 km黄金岸带为纽带开展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退湖三公里”,“退耕还湖、退田还林、退田还草”、“生态渔村”和“四清洁”工程。在“保护鄱阳湖”的征途中,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为要求和指引,鄱阳县人民坚持生态理念、招商选资、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倡导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探索着有思想可复制的新型“两山”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鄱阳县拥有生态文明发展LOGO的六大气质特点与独特优势:(1)自然环境条件独特,兼具“山江湖原”特色:既是有名的湖区平原县,更是特色的山区丘陵县——全县拥有山地面积234万亩,湿地面积119.3万亩,5大主河,其他大小河流225条,湖泊1067个,森林和天然湿地覆盖率达55.69%,其中国土面积37%山地的森林覆盖度已达国土面积的34.11%;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面积高达134.3万亩;(2)鄱阳县有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精准定位,为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既是全国产粮超级大县(耕地超过145万亩),又是全国淡水鱼之乡和水产大县(水面140万亩)——国家粮、棉、油、猪、鱼等优质农产品重点县;(3)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者,具有全省第一大县的禀赋:既是人口大县(全省第一),又是地域大县(全省第二)——人口160万人,国土面积4216平方公里;(4)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生态保护作出过巨大贡献:既是退田还湖的重点县,又是退耕还林的重点县——退湖面积23万亩,退耕面积10万余亩;(5)生态立县是鄱阳县的长期战略和基本原则,产业发展着力选择生态、环保节能产业——注重绿色、环保、生态发展,杜绝有污染企业,引进我省第一家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企业——凯迪电力生物质能发电厂和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企业,形成新能源产业特色,并入选“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将在2020年打造成“中国南方光伏发电之都”;(6)作为我省直管县,有直管县体制机制的先天优势,鄱阳人民和各级政府热衷于生态文明建设,向上要蓝天向下要碧水,坚定不移地为鄱阳县生态文明发展不遗余力,并以此为荣。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乡的县委县政府便确立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关口”,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封山育林、湿地保护、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生态移民、污水垃圾处理、节能减排、产业转型等工程建设;在全县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乡规民约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了鄱阳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考核机制,于2014年便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2016年开始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2018年实施水污染防治,对老城区东湖沿岸实施了“大手术”整治,搬迁了老城区所有居民“还地于湖”,完成了环东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具体包括沿岸截污纳管、底泥清淤和处理处置、生态修复示范、五湖水系连通、配套泵站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建设内容,最终将东湖水质劣V类消灭,大幅改善东湖入鄱阳湖的水质。如上很多基础工作非常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工作要求。
当前,鄱阳县生态保护良好,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发展好经济,是鄱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鄱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鄱阳县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对发展路径进行新探索,而且有利于把生态保护好的同时稳步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经济。
本次还调研了鄱阳县枧田街乡。枧田街乡位于鄱阳县东北部、潼津河东支上游,距县城距鄱阳县城70公里,与景德镇市洪源镇相接,乡政府以驻地得名。因村西小溪上搭有引水灌田木渡槽,又处交通要道,集市贸易繁荣,故名。全乡地域面积26.7万亩,耕地面积33969亩。全乡辖16个行政村,154个村小组,共有5386个村(居)民户,25996人。东南潼津河谷为主要农耕区。山地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76.2%。
本次调研发现:1、该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乡道和部分村道进行了重新拓宽和加固,原来部分只有土路的村庄基本都建成了水泥路面。村庄入口,标语醒目,每个村口都树立了标识牌写上村名,进村即知村名。行政村和部分建设了新农村的村小组还竖起了路灯,即是夜间行走村中,也是灯光明亮,路灯均采用太阳能装置,夜间12点自动熄灭,即使到雨季,太阳能电板储存的电量还能继续发光7-15天,实用又环保。2、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每家每户家门口不仅放置了垃圾桶,每个村都改建了垃圾收集池。生活垃圾处理实行“门前三包”政策,各户负责自家屋前屋后的卫生打扫,村内公共区域的卫生由村干部带头、村内妇女积极踊跃配合一起打扫,既活跃了村内气氛又清洁了村里环境。3、乡村文体活动逐渐丰富。各行政村都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行政村所在村建设了建设休闲广场,既有各种建设设施又可以给村民锻炼广场舞,真正实现了村民开会有场地、建设有设施、娱乐有舞台。平时乡里还利用各大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赛事,比如广场舞比赛、诗词大赛和歌咏比赛等,既增强了全体村民的身体素质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针对调研发现与大美鄱阳建设的殷切期盼,提三个发展建议,供参谋。1、鄱阳县很美,家乡美需要人人参与保护,也需要生态产业带动,以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振兴鄱阳乡村,所谓乡村福村民福才是真的福。2、鄱阳县很大,不仅地广还人多,人多需要组织好,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引导好绿色发展的经典模式,这不仅需要广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还要对门前屋后的黑臭水体实施因地制宜的逐步消灭,以保千湖清水之甘甜。3、鄱阳县很独特,不仅是山区县还是湖区县,尽管是GDP上的贫困县,但却是文化上的富裕县。要深度挖掘和发扬独特的鄱阳文化,如鄱湖渔农耕作文化、古饶州文化、水运商帮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鄱阳脱胎 漆器工艺、赣剧(饶河调)、鄱阳县鄱阳湖传统渔业习俗)、鄱阳民俗文化(张王庙庙会、昌江龙舟、开渔节、鄱阳渔鼓、瓦屑坝祭祖、鄱阳渔歌、灌芯糖制作技艺、民间灯舞)、绿色 生态文化(湿地文化、绿色食品文化)、旅游文化(柿子旅游文化节、龙虾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与马拉松赛)等,让文化托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走独具鄱阳特色的文化复兴式“两山”实践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