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5-5 19:00:37 | 查看: 1181|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木为体,银丝为脉,共同塑造出既有灵魂又有血肉的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历经200多个春秋,在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手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不断得到传承弘扬。

一件件精彩绝伦的作品,一个个默默坚守的非遗传承人,承载着潍坊鲜明深厚的城市底蕴,架起连接过去与今天的桥梁,为城市生命增添丰厚的文化底色,将非遗之美、文化之韵展现给海内外宾朋。

到了潍坊,一定要去了解一下这木影银画里的百年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木嵌银琵琶木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坐得了板凳

耐得住寂寞

清朝康熙年间,潍坊的铜业已相当发达。工匠们为了美化产品、扩大销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在一些铜器上镶嵌上金银丝花纹,这就是最初的潍坊嵌银制品。后来,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了潍坊嵌银髹漆技艺。

“嵌银漆器制作工艺,包括选材、坯胎制作、精雕细刻、镶嵌金银丝、打磨、上漆等工序,非常复杂,每道工序都必须由手艺人纯手工完成,是名副其实的慢工出细活。”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冬云说。

首先选择贵重的红木,经过锯、刨、开榫、下卯、雕刻等工艺,制成各种器具;然后贴上设计图案,用刀或铲刻出各类造型;接着用小刀刻出细槽,将金丝或银丝镶嵌在细槽里,用小锤砸紧砸实;再对已雕刻和嵌丝的制品进行反复打磨,对器具上色;最后把金银丝上的漆色除去。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要学嵌银髹漆技艺,没个三五年的苦功夫根本出不了徒。

今年39岁的周志,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苦学过来的。说到与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缘分,周志用“一见钟情”来描述。19岁那年,她偶然接触到这项技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跟随第四代传承人陈开勋和第五代传承人陈增学习。

“刚开始学习时很难,因为全部采用原生态手工制作技艺,刀刻时手部、腕部、臂部非常吃力,没几天手上全是水泡和茧子。”周志说,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苦、缺乏耐心放弃了。当时跟她一起学习的有7个人,最后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有一天,苦练成才的周志有了大展才艺的机会。

那是在2017年8月,故宫博物院4名文物修复专家到潍坊实地调研考察红木嵌银技艺。他们此次前来是为故宫里的文物找“医生”。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收藏文物最多最丰富的艺术殿堂,每年都有一定的文物修复需要。对于破损的文物,故宫文物医院的专家们基本都能修复,实在修复不了的,他们才会外聘专家。在最新整理的一些文物中,文物上损坏、掉落的金丝银丝就难住了故宫的修复专家。于是,经多方打听了解,听说潍坊有红木嵌银漆器这种古老的手工艺,他们决定到潍坊考察这种技艺。

位于坊子区北海路南首的潍坊鸢都嵌银厂是专家们此次考察的重要一站,这个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嵌银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传承企业。

嵌银厂负责人说:“当时来了4位专家,对于嵌银技艺,他们考察得非常仔细全面。不仅现场动手学习嵌银漆器的制作,还考察了嵌银技艺的原理等。”

专家在考察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刚开始,专家看着工人们用刀子一割、锤子一敲就把银丝嵌进去了,以为并不难。他们觉得可以在潍坊学习几天,然后买上工具自己回去修复。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经过数天现场技艺考核,最终,故宫专家认为潍坊鸢都嵌银厂王冬云、周志两位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全面突出,达到了修复故宫文物的水平,被外聘进入故宫修文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志在故宫修文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传承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红木嵌银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气象。“让非遗产品走到我们身边,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宣传红木嵌银产品。”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华说。

张国华出生于木雕世家,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便对木艺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从事雕刻与红木嵌银创作的过程中,他不断糅合姊妹艺术技法提高水平,研发了国际象棋、毛笔、腰带以及手机壳等红木嵌银产品,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生产过程中,我要求每一件产品都必须符合‘高标准、高要求’,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又能满足艺术需求。”张国华说。

张国华的观点,其实也是整个潍坊红木嵌银行业的共识。譬如,潍坊图腾红木嵌银有限公司致力于红木嵌银文创产品制作,每年约创作生产文房类、吉祥类、博古名画类、巧思类、立雕类、家具类等6大品类300小类6000余件产品,年创产值约680万元。他们创作的《千叟杖》《十六字令笔筒》《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漆器作品获省工艺美术协会设计金奖、银奖等荣誉,入选“山东手造·潍有尚品优选100”“山东手造·奎文好物”等名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红木嵌银八棱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保护中传承

在传承中发展

“红木嵌银一直是潍坊的独有文化,拥有辉煌的过去,也必将拥有灿烂的明天。传承人的责任就是做好传承与创新,让我们的作品保持艺术价值。”谈起红木嵌银的发展前景,潍坊鸢都嵌银厂负责人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嵌银髹漆技艺,2014年4月,潍坊市在鸢都嵌银厂原有展品的基础上建设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收藏了清末、民国及当代的嵌银漆器作品5200余件。同年8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髹漆技艺(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综合传习中心落户该馆。如今,该博物馆已成为市民和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重要场所。

作为项目保护单位,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已采取多种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通过优化四级传承体系、打造专题展示空间、借助驻潍高校设计力量,加快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推动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06 , Processed in 0.0535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