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式 漆器
千年前,中国的 漆器工艺就达到了极高水平,以 湖北为中心的南方楚国,楚式漆器尽显浪漫主义的文化特色,被世界公认为“漆器工艺的最高峰”。该 技艺在湖北荆州保存 传承至今。
荆州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式 髹漆漆器的故乡,千年的技艺,如今濒临失传,而他人如其名,肩负起楚式漆器“传承之志”。
什么是“漆”?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故泛称中国漆,为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黏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
其主要产自湖北、陕西、河南、山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素有我国‘三大宝’(树割漆、蚕吐丝、蜂做蜜)誉名。
天然生漆涂装应用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闻名,古老中华民族沿古至今,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据史籍记载“漆之为用也,始於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生漆具有防腐蚀、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等。天然生漆也有世界公认“涂料之王”的美名。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漆器的制作大致分为选材、制胎、雕刻、调漆、髹漆、彩绘等环节,但每个大的环节下,小的 工序特别多,极其复杂。对于每道工序的制作,师傅们多是凭借手上的经验来判断是否达标。因每道工序对制作及环境的要求不同,一般都是分房间制作。制作过程中多是师傅分工协作完成。
楚式漆器髹饰工艺在器物的装饰上多以古代漆器纹饰为主,在色彩的装饰运用有以下几种:用色彩描绘图案纹饰。基本沿用古代楚国漆器以红黑黄三色为主,以黑漆为地,在黑底上用红色彩绘纹饰的风格特点,部分作品也会采用黑底上用红色或黑底上饰金的方式。
传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直接推动了湖北漆树种植、生漆加工产业的发展。湖北十堰竹溪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和利川市毛坝镇四溪村纷纷挂牌设立了漆树种植示范基地,漆艺专家和非遗传承人也带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漆农开展漆树种植、生漆加工、学习漆器生活用品制作技艺。切实帮助漆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收入。
传承之道
邹传志,1970年生,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国家级“功勋式非遗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随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邹传志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重现楚式漆器昔日辉煌,让漆器古为今用,这是邹传志当下最迫切的心愿。如今,他正在全身心搭建荆楚文化传承平台,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传承创新
不仅传统工艺功底扎实,同时又锐意创新。成功设计开发出“斗牛”“鸳鸯墨盒”等漆器,由他开发的“九头鸟”“蝉形砚”文房用品,分别获得第二届、第四届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银奖。去年年底,邹传志开发的文创产品“曲水流觞”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榜单。
曲水流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