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37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2 02:06:41 | 查看: 863| 回复: 0
传统工艺研究-大漆(1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魏晋隋唐之前的夹纻内胎是漆和麻布,到了魏晋南北朝,夹纻胎漆器开始玩大件儿了——夹纻像。最夸张的是张鷟(zhuo,音同浊)著的《朝野佥(qian)载》记录武则天时期有建造高900尺的夹纻像!朝野佥载是本记录野史的笔记,估计真实性很有水分,但是夹纻像的确是给了巨大型造像一种可能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佛教造像和石窟雕塑极度繁盛,造像的手法技巧也不断出新。这时候的佛像则开始以粘土、细笼为骨架,有的造型直接以木胎代替了粘土,然后外罩夏布和大漆。前面我们也说过,夹纻胎漆器除了不宜开裂的延展度优秀,最重要的是比较轻。崇佛敬佛的风潮之中,有个比较重要的仪式——行佛,说白了就是要信众扛着佛像游行。所以夹纻胎佛像简直就是天造地设专为行佛准备的,又轻又结实,吊打所有木胎、泥胎、铁胎、铜胎造像。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夹纻造像,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四世纪末,东晋戴逵(字安道)所造的夹纻像。如《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有“谯国(今安徽亳县)二戴(戴逵和他的次子戴颗)造夹纻像记。”《辩正论》卷三也说:“晋常侍戴安道,学艺优达,造招隐寺,手自制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恒放神光。”现在的文献都将夹纻造像的发明权给了戴逵——毕竟他是见诸文字的“第一人”,但是,我们从经验也知道,夹纻造像的工艺与青铜器一脉相承,戴氏父子是否真的是夹纻造像的创造者还是存疑的,我们把发明权给了戴逵,实际上是将荣耀归于以戴逵为代表那些默默无名的卓越工匠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干漆”佛像是公元590年隋朝的阿弥陀佛像——对于夹纻造像或者夹纻佛像,经常有文字称呼之为“干漆”,我对这种称呼非常反感!夹纻从战国到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这种佛造像技艺依然叫“夹纻”或“夹紵”,只是传到日本后统称叫“干漆造”,而细分出来的脱胎造像叫“脱活干漆”。我依然愿意称之为“夹纻造像”或者“夹纻脱胎造像”,而不是TMD的什么狗屁干漆佛像。

唐武宗后,经历两次灭佛运动后,佛教和相关科仪遭到重创,造像和经典坏损,这灭佛运动也直接导致了夹纻造像的式微。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夹纻佛像,是公元590年隋朝的阿弥陀佛像,来路不详,现存于美国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这尊造像的手臂为实木胎芯,身躯应为脱胎夹纻法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很遗憾,中国本土已经没有任何一尊唐以前的夹纻造像了,现存的隋唐宋的夹纻像散落在海外。美国拥有三座隋唐时期的夹纻像(图4),除了上面的隋代造像外,一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另一尊藏于华盛頓弗利尔塞克勒艺术馆。这三尊,加上流落在日本一尊,四尊干漆夹纻佛均来自河北正定的兴隆寺。它们是1917年被日本古董商人山中定次郎收购。另外,宋代浙江天台匠人张延皎、张延裘兄弟制作的夹纻“优填王释迦瑞像”( 释迦牟尼),该尊造像用樱桃木雕成,属典型印度佛造型式,由日本僧人携至日本清涼寺供奉,已成为日本国宝。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珍藏的元代干漆夹纻释迦牟尼佛苦行像(图5),是从国际著名的文物贩子卢芹斋手中购买,购买后在佛像里还发现装藏有五本佛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5

汉代的夹纻漆器、南北朝唐代的佛像、明清的脱胎漆器,都被叫做“脱胎漆器”,我觉得其实不太准确——脱胎一定就是夹纻的,但是夹纻未必脱胎。夹纻与脱胎是有清晰流传的脉络,但是不能混为一谈。隋唐的夹纻造像其实很有代表性,这里面既有实木胎的造像也有脱胎的造像——取决于是否要制作《朝野佥载》说的那种900尺高的佛像或者说要不要以“行佛”(抬着巡游)为目的而定。实践中可知,实心木胎的夹纻像制作的难度还要高于脱胎夹纻像的。不论是佛像还是明清时期逐渐兴起的脱胎漆器工艺流程几乎一致:粘土泥模芯,在芯上编织细笼,笼上裹缝纻布,麻布上层层髹漆。等漆层干了之后,再脱去泥模……而以如今福州的脱胎漆器工艺演示来看:脱胎夹纻的重点在穷尽能力研究——如何让夹纻使用的织物足够轻薄?以及如何让内芯脱掉得更顺内壁更光润?最终达到福州脱胎漆器那种“视之九鼎兀,举之一羽轻”(郭沫若评价语)的程度。

据陆树勋所藏的《圆明园内工佛作现行则例》钞本,记载清宫庭制夹纻像的方法和物料如下:“佛像不拘文武,油灰股沙,使布十五遍,压布灰十五遍,长面像衣纹熟漆灰一遍,垫光漆二遍,水磨三遍,漆灰粘做一遍,脏膛朱红漆二遍。所用材料有:夏布、桐油、严生漆、茏罩漆、退光漆、漆朱、砖灰、鱼子砖灰、土子等(砖灰、土子是用以和漆的)。”这种制造夹纻像技术,至今在南北造佛艺匠中尚相传未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0:22 , Processed in 0.0600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