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千年的历史人物在此“同框” 1500年时光流逝 它颜色不改 艳丽依旧 今天一起认识 木板漆画 跨越千年来“同框” 一块屏风上演文化大融合 出土于北魏贵族司马金龙墓的木板漆画 是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漆屏风 朱漆打底,黑漆勾线 内容出自《列女传》等汉代文献 描绘了帝王、孝子等人物故事 ![]() △木板漆画局部 在这个屏风上数名相隔千年的传奇女性 跨越时空完成了一次“同框” 上古时代的帝舜之妻娥皇、女英 商朝的周太姜、周太任、周太姒 以及汉代汉成帝嫔妃班婕妤 都出现在了这一屏风上 ![]() △“班姬辞辇”的故事,汉成帝坐在四人所抬的龙辇上,却因挂念爱妃班婕妤而频频回首。班婕妤劝勉他勤于政事,不愿效法历史上误国的妃嫔,而婉拒与汉成帝同辇出行。 这些屏风画与石床组合 正反两面均有图案 既有装饰作用 又可以在耳濡目染中 让人受到这些历史故事的教化 ![]() 北魏政权由生活在北方的鲜卑人建立 然而这一漆画上的故事 都是来自汉代文献记载的 体现汉文化及儒家价值观的故事 且画中的人物服饰 多为当时南方的着装风格 可见当时各民族文化 以及南北方文化的融合程度 与顾恺之名画高度相似 美术价值极高 木板漆画颜色浓重艳丽、主题突出 人物的描绘细致灵动 ![]() △“周室三太”周太姜、周太任、周太姒(似) 拖地的裙摆衬以飘浮的裙带 人物的立体感瞬间提升 是不是越看越有些眼熟 这里的绘画技法 与东晋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十分相似 线条描绘细腻灵动 绘画风格也很接近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 △左《木板漆画》 右《女史箴图(摹本)》 ![]()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两幅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原作已经失传 由于年代接近 木板漆画的发现 无疑为后人推断这两幅画的年代 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木板漆画本身的技法、风格 也在继承汉代遗风的基础上继续开拓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至今难以完美复制 千年之后依然艳丽 漆画以大漆为基本材料 加以颜料调和 大漆取自天然漆树 ![]() 为了漆树的持续生长 一棵漆树要生长数年之后才可以取漆 且每次割漆要间隔一段时间 因此大漆产量极低 造成原料成本高 制作过程需要反复打磨 层层镶嵌、磨平 极费时间和人工 高成本与复杂的制作工艺 使漆器的制作逐渐变少 工艺也未能完全流传下来 现代尝试对木板漆画进行复制 颜色仍然未能完全一致 历经千年朱颜未改 我们从木板漆画上不仅看到了绘画之美 更有古老的漆文化之光依旧闪耀 ![]()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毕磊 文案丨杨瑾 视觉丨林琦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资料支持丨闻家齐 特别鸣谢丨山西博物院 总台山西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责任编辑:贾宏伟 |
|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4 15:56 , Processed in 0.0545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