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术公益基金 编辑|南方影响力总编辑 李寒江 乔十光是漆画家,又是中国漆艺学科的建设者,正如王鲁湘先生所说,“他是一代宗师,是中国漆画的一面旗帜,因为他的创造,漆画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重要一脉”。 乔十光在雷圭元先生的带领下,在福州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漆艺学习。这段时间里,乔十光从对漆性能的认识,工具的运用,髹涂、研磨的基础技法,到漆艺髹饰、彩绘、描金,刨花,再到蛋壳镶嵌都已经熟练掌握,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认知层面。出于对漆画创作的需要和艺术创作手段的深入探索,乔十光在这个时期,对其他民间手工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相继到扬州去学习刻漆、平磨螺钿,到成都学习雕填,到平遥学习擦色,又在北京与师傅合作尝试戗金、雕漆,在山西新绛与师傅合作尝试云雕......对民间艺术的大量借鉴与研磨,开辟了乔十光借助民间艺术元素进行装饰性漆画创作的新途,为他的漆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构成了其漆画艺术语言的深厚根基。自此,心与手的结合、灵魂与思想的碰撞,将乔十光的漆画技艺推向成熟,也为他日后艺术的圆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乔十光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与教学期间,正是学院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年代。张仃倡导以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装饰性对抗西方的写实体系,庞薰琹和雷圭元是那个时代前卫倾向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另外还有张光宇、吴冠中等等。乔十光在同他们接触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张兼容并收,强调漆画的装饰性,力求均衡、呼应、对称、调和,注重画面的空间美、平面化和程式化。在这一时期,乔十光基本确立了自己的漆画语言风貌。毕业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乔十光在这一时期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法”,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先后创作了《韶山》《延安》《北京》《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肖像》等一系列漆画作品。题材性作品的创作大大提高了乔十光对画面的经营和把控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乔十光进入了他漆画创作的爆发期,《泼水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梳妆的傣女》《江南系列》《傣女系列》《徽州系列》以及近些年创作的《圣火》等代表画作中,艺术的多元已体现得十分明显,对画面的提炼也越来越纯粹,到了近两年创作的《明净秋山》等作品,色彩、技法、材料都已经显得完全不重要,剩下的只有画家的思考与表达。自此,乔十光完成了一个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想归途。 |
|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12 , Processed in 0.0541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